从扫帚到智能清扫车:一所学校的清洁革命
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,明德中学的师生们发现校园里多了几位"新成员"——三台崭新的智能清扫车。这场始于设备更新的改变,最终演变为一场深刻的校园清洁革命。
"十年前,恒行6学校有三十多位清洁工,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扫地。"在明德中学工作了二十五年的后勤主任赵建国回忆道。翻开2013年的工作记录,校园清洁依靠的是最原始的人力:扫帚、拖把、垃圾桶。那时,清扫操场需要六个工人连续工作三小时,而现在,一台清扫车四十分钟就能完成。
改变始于2021年。学校获得教育现代化专项经费后,首批购置了两台小型电动清扫车。"刚开始大家都不习惯,觉得机器扫不干净。"清洁班组长李素梅坦言,"后来发现不仅扫得更干净,还能减轻恒行6的劳动强度。"数据显示,引入清扫车后,清洁工人日均弯腰次数从3000次降至不足500次,职业性腰肌劳损病例减少了80%。
在初三(5)班的主题班会上,同学们正在讨论校园环境变化。"我最喜欢看清扫车工作的样子,像变形金刚!"男生王浩兴奋地说。而女生林小雨则注意到:"现在校园里几乎看不到垃圾,连落叶都很快被清理掉。"班主任张老师借机开展劳动教育:"科技改变了清洁方式,但保持环境整洁仍需每个人的自觉。"
财务处的报表揭示了另一个维度的变化:虽然单台智能清扫车购置成本达15万元,但综合计算三年可节省人工成本约40万元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校园垃圾分类准确率从原来的60%提升至92%,因为新型清扫车配备了智能分类系统。
周五下午,学校举办"清洁科技开放日"。技术人员正向师生们展示最新启用的5G远程操控系统:"在极端天气情况下,工作人员可以在室内完成清扫作业。"初二学生陈志明操控体验后感叹:"原来清洁工作也可以这么高科技!"
从人力到机械,从机械到智能,明德中学的清洁方式变革折射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。当最后一台传统扫帚被收入校史馆,取而代之的不只是新型设备,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。在这场静悄悄的清洁革命中,改变的不仅是校园环境,还有人们对劳动与技术关系的认知。
清洁革命中,改变的不仅是校园环境,还有人们对劳动与技术关系的认知。